English | 简体中文
本项目包含了多种设计模式的实现,旨在帮助开发者理解和应用设计模式以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设计模式是软件开发中的最佳实践,能够解决常见的设计问题。
-
简单工厂模式:通过专门定义一个类来负责创建其他类的实例,被创建的实例通常具有共同的父类。
-
策略模式:定义一系列算法,将每个算法封装起来,并使它们可以互换。策略模式使得算法可以在不影响客户端的情况下发生变化。
-
装饰模式:动态地给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就增加功能来说,装饰模式比生成子类更为灵活。
-
代理模式: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
工厂方法模式: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工厂方法使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其子类。
-
原型模式:通过复制现有的实例来创建新的对象,而不是通过实例化类。
-
模板方法模式:在一个方法中定义一个算法的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模板方法使得子类可以在不改变算法结构的情况下,重新定义算法中的某些步骤。
-
外观模式: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一致的界面,外观模式定义了一个高层接口,这个接口使得这一子系统更加容易使用。
-
建造者模式: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其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
观察者模式: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以便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能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
发布订阅模式:类似于观察者模式,允许对象订阅事件并在事件发生时得到通知。
-
抽象工厂模式:提供一个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而无需指定它们具体的类。
-
状态模式:允许对象在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对象看起来好像修改了它的类。
-
适配器模式: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一个接口,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
备忘录模式:在不破坏封装的前提下,捕获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在该对象之外保存这个状态,以便以后恢复对象到保存的状态。
-
组合模式: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组合模式使得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
-
迭代器模式: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的各个元素,而又不需要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
单例模式:保证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
-
桥接模式: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
-
命令模式: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从而使您可以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对请求排队或记录请求日志,以及支持可撤销的操作。
-
职责链模式:为请求创建一个接收者对象的链。每个接收者都包含对下一个接收者的引用,如果一个对象不能处理该请求,则传递给链上的下一个对象。
-
中介者模式:用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中介者使各对象不需要显式地相互引用,从而使其耦合松散,而且可以独立地改变它们之间的交互。
-
享元模式:运用共享技术有效地支持大量细粒度的对象。
-
解释器模式:给定一个语言,定义它的文法的一种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这个解释器使用该表示来解释语言中的句子。
-
访问者模式:表示一个作用于某对象结构中的各元素的操作。它使您可以在不改变各元素的类的前提下定义作用于这些元素的新操作。
01.简单工厂模式/
02.策略模式/
03.装饰模式/
04.代理模式/
05.工厂方法模式/
06.原型模式/
07.模板方法模式/
08.外观模式/
09.建造者模式/
10.观察者模式/
11.发布订阅模式/
12.抽象工厂模式/
13.状态模式/
14.适配器模式/
15.备忘录模式/
16.组合模式/
18.迭代器模式/
19.单例模式/
20.桥接模式/
21.命令模式/
22.职责链模式/
23.中介者模式/
24.享元模式/
25.解释器模式/
26.访问者模式/
每个文件夹中包含了该设计模式的具体实现代码。您可以根据需要查看和运行这些代码,以加深对设计模式的理解。
欢迎对本项目进行贡献!您可以通过提交Pull Request的方式贡献代码,或提出Issue以报告问题或建议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