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ommit

Permalink
Merge pull request #945 from MerveilleuxXue/patch-10
Browse files Browse the repository at this point in the history
Update 3-1-活在⿻世界.md
  • Loading branch information
audreyt authored Jun 7, 2024
2 parents 456999d + 0790dc2 commit 0d5ac2f
Showing 1 changed file with 5 additions and 5 deletions.
10 changes: 5 additions & 5 deletions contents/traditional-mandarin/3-1-活在⿻世界.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Expand Up @@ -11,7 +11,7 @@
當有人說我們過於被謀生所困而遺忘生活時,我回答,文明的最高價值就是它使生活方式變得複雜了;它要求偉闊協作的智力付出,而不僅僅是簡化的、未經協調的存在。是利益於群體可以吃穿用度、安居樂業,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
更複雜與熱切的智力付出,意味著更飽滿且豐富的生活,也就是生生不息。生活的意義就是生活本身,而判斷生活是否值得的唯一標準就是:你是否充分地活著。——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1900 年 [^1]

> 原子是現實中獨立的元素嗎?不…就像量子理論顯示的:原子的定義是來自於它們的…與這個世界其他部分的交互作用。量子物理學或許只是讓我們意識到,現實中這種無處不在的關係結構,正是一直延續到最基本的層次。現實不是事物的集合,而是由眾多過程組成的網絡。——卡洛·羅韋利,2022 年
> 原子是現實中獨立的元素嗎?不…就像量子理論顯示的:原子的定義是來自於它們的…與這個世界其他部分的交互作用。量子物理學或許只是讓我們意識到,現實中這種無處不在的關係結構,正是一直延續到最基本的層次。現實不是事物的集合,而是由眾多過程組成的網絡。——卡洛·羅韋利,2022 年
[^2]

---
Expand Down Expand Up @@ -43,7 +43,7 @@
* **敏感性、混沌和不可化約的不確定性**:許多甚至相對簡單的系統已經被證明會表現出「混沌」行為。如果初始條件的微小變化在經過一段時間後轉變為最終行為的極端變化,則該系統被視為混沌的。最著名的舉證是「天氣系統」,時常被闡釋為一隻蝴蝶拍動翅膀可能在幾週後導致世界的另一端引發颱風。在如此混沌效應的存在情形下,通過還原主義進行預測需要無法實現的精確度。更困難的是,對於量測的精確度往往也有著十分嚴格的限制,精密儀器的測量方式可能因為前述的靈敏度預測引起重大變化,測量系統也會受到干擾。
* **分形**:許多數學結構已被證明在非常不同的尺度上具有相似的模式。一個很好的例子是曼德博集合(Mandelbrot set),它是通過重複平方然後將相同的偏移量加到複數上生成的。

正如同幾何學和拓樸學,一度被視為忠誠的歐幾里德確定性支持領域,卻轉向承認了無盡的變化,像扁平地球的確定性隨著環球航行而逝去無蹤。公理系統,曾經亦被視作為單一完整數學系統的希望,但庫爾特·哥德爾(Kurt Gödel)保羅·科恩(Paul Cohen)與其他研究揭示了其本質上無法解決某些數學問題,且必然不完整。阿隆佐·邱奇(Alonzo Church)也提出了其他數學問題,是任何運算過程都無法判定的。諸如種種,即使是純粹的邏輯與數學運算,也幾乎與我們上述討論的領域同樣多元。
正如同幾何學和拓樸學,一度被視為忠誠的歐幾里德確定性支持領域,卻轉向承認了無盡的變化,像扁平地球的確定性隨著環球航行而逝去無蹤。公理系統,曾經亦被視作為單一完整數學系統的希望,但庫爾特·哥德爾(Kurt Gödel)保羅·科恩(Paul Cohen)與其他研究揭示了其本質上無法解決某些數學問題,且必然不完整。阿隆佐·邱奇(Alonzo Church)也提出了其他數學問題,是任何運算過程都無法判定的。諸如種種,即使是純粹的邏輯與數學運算,也幾乎與我們上述討論的領域同樣多元。

<img src="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pluralitybook/plurality/main/figs/science.jpg" width="100%" alt="Science">

Expand All @@ -58,15 +58,15 @@
*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推翻了將歐幾里得空間幾何、牛頓宇宙觀「撞球檯模型」作為理解非常大尺度的物理世界的指導簡單性。當物體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運動時,描述它們行為的規則開始變得非常不同。
* **量子力學和弦理論**皆同樣表明,在非常小的尺度下,僅依賴經典物理學是不夠的。貝爾定理清楚地證明,量子物理學甚至不能完全被描述為概率論和隱蔽信息的結果:相反,一個粒子可以同時處於兩種狀態的組合(或「疊加態」)中,其中這兩種狀態相互抵消。
* **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對粒子的速度和可被測量的定位精度設置了一個堅定的上限。
* **三體問題**在劉慈欣的科幻系列中扮演核心角色後現已聞名,這說明即便在簡單的牛頓物理學中,儘管只有三個物體的相互作用也足夠混沌,以至於其未來行為無法用簡單的數學問題預測。然而,通過使用「溫度」和「壓力」等 17 世紀的抽象概念,我們仍然可以解決萬億體問題,足以滿足日常使用。
* **三體問題**在劉慈欣的科幻系列中扮演核心角色後現已聞名,這說明即便在簡單的牛頓物理學中,儘管只有三個物體的相互作用也足夠混沌,以至於其未來行為無法用簡單的數學問題預測。然而,通過使用「溫度」和「壓力」等 17 世紀的抽象概念,我們仍然可以解決萬億題問題,足以滿足日常使用。

### 生物學

如果說十九世紀宏觀生物學(關於高級生物與其互動)的定義思想是「自然選擇」,那麼二十世紀相比擬的定義思想則是「生態系統」。 自然選擇強調面對稀缺資源時的「達爾文式」的競爭觀點(其與「擴展的演化綜論」思想密切相關)強調:

* **模型可預測性的限制**:不斷發現我們建立有效動物行為模型的能力的限制,這些模型基於還原論的概念,例如行為主義、神經科學等,展示了計算的複雜性。
* **生物體和生態系統之間的相似之處**:在由多種相異生物組成的系統(即「生態系統」)也顯現出與多細胞生物體相似的特徵(如恆定性、對內部成份的破壞或過度繁殖的脆弱性等),這些揭示了敏感性和混沌性。
* **透過較簡單生物體的合作而運作的高層次生物體**:更高層次的生物體是可以透過較為簡單的生物體合作湧現(例如多細胞生物是單細胞生物之間的合作,或像「Eusocial(真社會性)」生物體源自於螞蟻等昆蟲個體之間的合作),以及在所有這些層次中都可能發生的突變性和選擇性,則展現了多層次組織的概念。
* **透過較簡單生物體的合作而運作的高層次生物體**:更高層次的生物體是可以透過較為簡單的生物體合作湧現(例如多細胞生物是單細胞生物之間的合作,或像「Eusocial(真社會性)」生物體源自於螞蟻等昆蟲個體之間的合作),以及在所有這些層次中都可能發生的突變性和選擇性,則展現了多層次組織的概念。
* **不同物種之間相互作用的多樣性**:包括了傳統的競爭或捕獵關係,也涵括了一系列 "互利共生" ,其中生物依賴其他生物提供的服務,也會轉向援助維持它們,說明了糾纏性與關聯性。
* **表觀遺傳學**:認知到遺傳學僅只編碼這些行為中的某一部分,而「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或其他環境特徵在演化和適應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闡釋了內嵌的因果關係。

Expand Down Expand Up @@ -95,7 +95,7 @@

儘管我們沒有篇幅來展開細節,然而豐富的文獻已經提供了量化與社會科學的證據[^inassemlage], 來確立⿻觀點的解釋力。在產業動態、社會和行為心理學、經濟發展、組織凝聚力等方面的研究揭示,社會關係在創造與運用多樣性方面,起著核心作用[^force]。在此,我們只舉出一個例子,而它或許是最令人驚艷、亦與上述科學主題關聯性最高的一個說明:科學知識本身的進化。

[^force]:Scott Page,《差異:多樣性的力量如何創造更好的群體、公司、學校和社會》,(普林斯頓: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07;César Hidalgo,《為什麼信息會增長:從原子到經濟的秩序演化》,(紐約:Basic Books,2015);Daron Acemoglu和Joshua Linn,"製藥行業創新中的市場規模:理論與證據",《巴伐利亞聯盟圖書館目錄》,(柏林和Brandenburg: B3Kat資料庫,2003年10月1日),https://doi.org/10.3386/w10038;Mark Granovetter,"弱關係的力量",《美國社會學雜誌》78,no. 6 (1973年5月):1360–80;Brian Uzzi,"公司間網絡中的社會結構和競爭:嵌入性悖論",《行政科學季刊》42,no. 1(1997年3月):35–67。https://doi.org/10.2307/2393808;Jonathan Michie和Ronald S. Burt,"結構洞:競爭的社會結構",《經濟學雜誌》104, no. 424 (1994年5月): 685。https://doi.org/10.2307/2234645;McPherson, Miller, Lynn Smith-Lovin和James M Cook。"物以類聚:社交網絡中的同質性"。《社會學年度評論》27,no. 1(2001年8月):415–44
[^force]:Scott Page,《差異:多樣性的力量如何創造更好的群體、公司、學校和社會》,(普林斯頓: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07;César Hidalgo,《為什麼訊息會增長:從原子到經濟的秩序演化》,(紐約:Basic Books,2015);Daron Acemoglu和Joshua Linn,"製藥行業創新中的市場規模:理論與證據",《巴伐利亞聯盟圖書館目錄》,(柏林和Brandenburg: B3Kat資料庫,2003年10月1日),https://doi.org/10.3386/w10038;Mark Granovetter,"弱關係的力量",《美國社會學雜誌》78,no. 6 (1973年5月):1360–80;Brian Uzzi,"公司間網絡中的社會結構和競爭:嵌入性悖論",《行政科學季刊》42,no. 1(1997年3月):35–67。https://doi.org/10.2307/2393808;Jonathan Michie和Ronald S. Burt,"結構洞:競爭的社會結構",《經濟學雜誌》104, no. 424 (1994年5月): 685。https://doi.org/10.2307/2234645;McPherson, Miller, Lynn Smith-Lovin和James M Cook。"物以類聚:社交網絡中的同質性"。《社會學年度評論》27,no. 1(2001年8月):415–44

[^inassemlage]: 在 Manuel DeLanda 闡述的裝配(assemblage)理論中,實體被理解為由異質組件之間的共生關係形成的複雜結構,而非簡化為其個別部分。其中心論點是:人們不是單獨行動的,相反,人類行為需要複雜的社會-物質相互依賴。DeLanda 的觀點將重點從實體的固有品質轉移到在關係網絡中產生新興特性的動態過程和相互作用。他的書《社會的新哲學(A New Philosophy of Society: Assemblage Theory and Social Complexity)》(2006)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Expand Down

0 comments on commit 0d5ac2f

Please sign in to comment.